视界线条 国医大师干祖望:治疗耳鸣临床经验
发布日期:2025-02-09 15:50 点击次数:81
1. 主要病机
1.1 外感风邪,肺气不宣李东垣《脾胃论·五脏之气交变论》中载:“耳者,上通天气,肾之窍也,乃肾之体,而为肺之用,盖肺长生于子,子乃肾之舍而肺居其中,而能听音声也。”首次明确了“耳为肺之用”的观点;《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耳鸣候》载:“小儿头脑有风者,风入乘其脉,与气相击,故令耳鸣。”《灵枢·口问》曰:“上气不足……耳为之苦鸣。”外感风邪侵袭机表,邪正相争,肺失去正常的宣降功能,气机逆乱,耳窍受累,发为耳鸣。此种耳鸣常发作于流行性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与咽鼓管功能受限有关。
1.2 肝胆火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载:“木郁之发……甚则耳鸣旋转。”《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耳病源流》载:“有怒气厥逆,气奎于上而聋者,有气实而鸣者,有气闭而忽聋者,有肝胆火盛,耳内蝉鸣,渐至于聋者。”表明肝胆火旺,上攻耳窍,会导致耳鸣发作。
1.3 心火亢盛《针灸甲乙经·五脏六腑官》载:“心气通于舌,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窍在于耳。”《素问·缪刺论》曰:“手少阴之脉,络于耳中。”表明心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影响着耳窍。《医学正传·耳病》说:“心火上炎,其人两耳或鸣或聋。”心火旺盛,上攻耳窍,会导致耳鸣。
1.4 脾气亏虚,湿邪内阻李东垣《脾胃论·卷上》云:“饮食入胃,先行阳道,而阳气生浮也,浮者,阳气散满皮毛,升者,充塞头顶,则九窍通利也。”脾胃被称作“仓廪之官”,运化水谷精微,充盈全身,是后天之本,脾胃的亏虚会对水谷精微的运化产生影响,因此脾虚湿困会影响耳窍的功能。《素问·至真要大论》言:“岁太阴在泉,草乃早荣,湿淫所胜……民病饮积心痛,耳聋浑浑焞焞。”此外,脾脏喜燥恶湿,脾气亏虚,导致湿邪内阻,湿邪上犯,会影响耳窍的功能,导致耳鸣的产生。
1.5 肾阳亏虚和肾精不足《灵枢·脉度》言:“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景岳全书·卷二十七》曰:“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素问·上古天真论》载:“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肾精充足则耳窍功能正常。肾阳是一身阳气的根本,肾阳充足,全身水谷精微的运化正常,耳窍才能够得到濡养。
1.6 瘀血内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载:“心脉微涩为耳鸣。”表明瘀血阻滞,耳窍经脉闭塞,会导致耳鸣的发生。
1.7 营血不足《诸病源候论·耳鸣候》载:“血气虚损,宗脉不足,病苦耳鸣嘈嘈。”《杂病源流犀烛·耳病源流》载:“耳鸣脉数,黑瘦人属血虚。”表明人体营血亏虚,耳窍失去营血的濡养,会产生耳鸣。
2. 诊断思路
2.1 首辨真假耳鸣的辨证,首先要辨别是真性耳鸣还是假性耳鸣,真性耳鸣是患者自我感觉耳中有鸣响声,耳鸣声是持续不断的;假性耳鸣也被称作搏动性耳鸣,治疗方法常以活血化瘀为主。
2.2 继辨虚实然后要辨别耳鸣是实证还是虚证,可以先依照耳鸣音量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来鉴别,音量大可以是实证也可以是虚证,有时候虚证音量反而很大,音量小大多情况下是虚证;音调高亢(如尖叫声)一定是实证;音调较低基本是虚证。其次可以根据患者是否能够接受外来的声音来辨别虚实,能够忍受外来噪声者大多是虚证,拒绝外来噪声者为实证,这是干祖望根据《内经》“痛甚不可按”总结出来的经验。
临床上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后大大提高了辨别虚实的准确性。临床上病情千变万化,尤其是很多患者以耳鸣主诉来看病,全身症状也不太明显,舌苔脉象也无明显异常,此时便增加了耳鸣辨证治疗的难度。对于症状不明显,无从下手的患者,干祖望提出可以首先使用宣肺的方法。切不可见耳就从肾来论治,强调辨证论治的重要性。若对于耳鸣久治不愈,经各种方法治疗仍无效果,也没有明显症状可供辨证,可使用“冲击”疗法,运用清心或者平肝疗法,服药后再辨证论治。3. 治疗经验
3.1 外感风邪,肺气不宣
站群论坛此种耳鸣大多起病较急,常继发于外感之后,耳鸣声类似潮水的轰轰声,耳内常有闷胀感及阻塞感,检查鼓膜正常或稍内陷,咽鼓管多堵塞。
干老常以宣肺通窍为主,用三拗汤加减,再加防己、路路通、菖蒲通窍。处方:麻黄5 g,杏仁10 g,甘草3 g,防风6 g,僵蚕10 g,防己10 g,路路通6 g,菖蒲6 g。此外,很多患者仅以主诉为耳鸣来看病,全身并无其他症状,舌苔、脉象也无明显异常,对于这些症状不明显,无从下手的患者,干老提出可以首选宣肺的方法以试疗效,他称此法“成固可喜,败亦无伤。”3.2 肝胆火旺此种耳鸣发病速度较快,耳鸣特点大多为高亢刺耳,像听到汽车的喇叭声,可伴有耳胀耳痛感让人感到烦躁不安,耳内镜检查鼓膜发现鼓膜基本完整正常,鼓膜不充血,但患者常有口苦口干,面色较红,头痛且多为胀痛,舌质较红、苔薄黄或薄白,脉弦而有力。
治法宜清肝泻火,选方用栀子清肝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处方:龙胆草3 g,栀子10 g,柴胡3 g,白芍6 g,生地10 g,泽泻10 g,当归10 g,莱菔子10 g,菖蒲10 g,路路通10 g。3.3 心火亢盛此种耳鸣发病较急,常在情绪刺激后加剧明显,音量音调俱高,拒绝外来噪声耳内镜检查鼓膜基本正常,有些患者患有口腔溃疡,并伴失眠,多梦,小便颜色较黄等症状,舌质红且舌尖红明显,苔薄少,脉数。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治法宜清心火,病情较轻者选用导赤散,严重时用泻心汤加减。此外,兼有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者,为心火亢盛、肾阴不足证,干老提出了“泻离填坎”法,即清心火、滋肾阴。若心火亢盛明显者,宜重在清心火,常用黄连1.5~5 g、山栀10 g、黄柏3~10 g、生地10 g、木通1.5~5 g、竹叶10 g、灯心草3 g、茅根10 g、菖蒲3 g。若肾阴亏虚明显者,宜滋肾阴,用生地10 g、麦冬10 g、墨旱莲10 g、女贞子10 g、山药10 g、覆盆子10 g、菟丝子10 g、木通1.5 g、竹叶10 g、灯心草3 g、菖蒲3 g。3.4 脾气亏虚,湿邪内阻此种耳鸣必伴有耳内阻塞感或闷胀感,音量大而音调一般较低,检查鼓膜可见混浊,舌苔滑润厚腻,脉濡。
治宜燥湿化痰,选用升阳益胃汤或参苓白术散合二陈汤加减。处方:党参10 g,黄芪10 g,白术10 g,茯苓10 g,山药10 g,陈皮10 g,半夏10 g,菖蒲3 g,路路通6 g,升麻9 g。干老力主五官科脾胃学说,反对见耳病就从肾论治,认为脾虚也是导致耳鸣的常见原因,即使是在温肾阳的同时也应兼顾健脾。3.5 肾阳亏虚此型常见于老年患者,耳鸣逐渐发作,耳鸣音量大,音调较低,常伴有畏寒,四肢不温等阳虚表现。
治宜温肾助阳,选用附桂八味丸或右归饮,也可以选用肉苁蓉丸。处方:山茱萸10 g,肉苁蓉15 g,枸杞子10 g,菟丝子10 g,山药10 g,杜仲10 g,泽泻10 g,菖蒲10 g,路路通6 g。3.6 肾精不足此种耳鸣多见于老年患者,声音较细,像蝉鸣一样,外界噪声较大时,耳鸣会消失,可伴有头晕,健忘等肾精亏虚等症,舌红苔少,脉细。
治宜补肾填精,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合慈朱丸加减。处方:熟地10 g,山茱萸10 g,山药10 g,丹皮10 g,茯苓10 g,泽泻10 g,菟丝子10 g,覆盆子10 g,五味子10 g,黑芝麻10 g,磁石30~50 g先煎。3.7 瘀血内阻此种耳鸣主要有两种,一种在听到强烈声响或耳部受到撞击后发作,另一种缓慢发作,患者甚至难以说清起病发作的日期,一般都不伴有全身症状,耳部可有麻木感,舌苔和脉象不一定有所反映。
宜活血通窍,可选用通窍活血汤或者补阳还五汤加减。处方:黄芪10 g,地龙10 g,红花6 g,桃仁10 g,当归尾10 g,赤芍10 g,泽兰6 g,石菖蒲6 g,天竺黄10 g,路路通10 g。此外,有些患者的耳鸣富有节奏感,常与心搏同步,压迫颈部静脉或动脉,耳鸣可缓解或消失,这种耳鸣称为搏动性耳鸣,干老认为此种耳鸣也需采取活血通窍法治疗。王清任《医林改错》云:“耳孔内小管通脑,管内有瘀血,靠挤管闭。”干老认可这一说法。3.8 营血不足此种耳鸣起病较慢,但音调高,音量也大,可伴有头晕眼花等血虚症状,舌淡,苔白,脉细。
治宜养营补血,干老认为在养血的同时也需加补气药,气血双补疗效更好,方选四物汤或归脾汤加减。处方:党参10 g,白术6 g,当归10 g,熟地10 g,阿胶10 g烊化,川芎10 g,路路通10 g,甘草3 g。蔡强,执业中医师,中医临床硕士,师承湖北中医名师邱明义教授、湖北省名老中医陈国权教授、湖北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张雪荣教授。多年来先后随湖北中医大师陈陶后教授、金匮名家戴天木教授、伤寒名家成肇仁教授、儿科专家岳维真主任等数十位名医侍诊抄方,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熟读中医经典,尤精伤寒金匮,博涉各家,善用六经辨证,结合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善用经方,兼用时方,以疗效为本。
从事中医临床数年,擅用中医药治疗内科、皮肤科、男科、妇科、儿科等各科疾病及疑难杂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