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呈现 庄氏易筋经——小腹功
发布日期:2025-04-16 23:57 点击次数:161
图片
(王斌先生与学生)小腹功
1928年,庄欣荣在上海新昌路(原梅白格路)的坤范女子中学内附设中国内功研究社,传授金刚体内功。“金刚体”这一名称源于《易筋经》中“易筋功已毕,便成金刚体”,庄欣荣所传的易筋经体系完整,与黄克刚、周述官所传的易筋经堪称三足鼎立。
庄欣荣是宜兴人,易筋经是他家传绝学。林咏裳师从庄欣荣,获得了完整传承,并将其传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和王斌。庄氏易筋经看似简单易行,但能持之以恒练习的人却凤毛麟角。王斌先生曾笑言:“若无人相互督促,能坚持下来的万中无一”。八十年代,王斌先生培养出一批拳击运动员,其中张万平先生获得1987年第一届全国拳击48公斤级冠军。
庄氏易筋经从运气吐浊入手,以揉法锻炼胸腹,以布气法锻炼下腹,不同部位的手法截然不同,切不可混淆,若不当生热而生热,不当聚气而聚气,便是方法错误。
原理
小腹功的原理基于小腹与大肠小肠的紧密联系。大小肠必须保持畅通无阻,因为“肠”有“顺畅”之意。小腹着凉会使大小肠气机凝滞,进而引发腹痛,受热则会导致津液干涸,引发肠炎、便秘等问题。因此,小腹功通过布气、接气、一气三个阶段来调节小腹及大小肠的气血,使其顺畅流通、均匀充沛,从而保障身体正常运转。在练习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避免急于求成,否则过猛的动作会导致气血紊乱,危害身体健康。
第一时期:布气法(1 - 30日)
早晨初醒或晚间睡前,挺直身体躺于床上或披衣坐于床上,闭目静心,调匀呼吸后将气运至小腹。右手掌放于小腹中央,自右向左旋转摩擦,旋转范围逐渐扩大,共三十六转。随后换左手掌置于距耻骨部约一分处,从小腹周围自左向右逆向旋转,旋转范围逐渐缩小,三十六转后回到小腹中央,此为一回,共做两回(144转)。
11 - 30日:练功十日,小腹产生抵抗力后,早晨练完摩擦功,接着练习捶功。先用右手握拳,从脐下约一分处捶至左腰眼软处,再换左手从脐下约一分处捶至右腰眼软处(此为第一行),后续五行捶法依此类推,五行捶完为一次,共捶打五遍。最后用右手掌放于小腹中央自右向左转十八转,换左手从耻骨自左向右转十八转。
第二时期:接气法(31 - 180日)
练功满一个月,早晨睡醒后先练习揉功。揉功分为四部,第一部为五掌(小腹当中、脐右、脐左、右腰、左腰各一掌),每掌揉三十六转;第二部、第三部各五掌,第四部四掌,每掌均揉三十六转。
揉功完成后穿衣起身练习推功,按照小腹推功五行直线推动五遍,初练时动作要轻缓,之后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加重。用木槌捶打小腹需隔着衣物,木槌使用满两个月后,加入石子捶打,每次木槌捶打两遍,石子捶打三遍。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第三时期:一气法(181 - 720日)
练功至180日,停止揉功,专练捶功。先用木槌捶打两遍,然后在石子包内加入二十粒铁子再捶打三遍,夜间练功与早晨练功相同。之后每月从石子包内取出十粒石子换入十粒铁子,直至石子全部换完,铁子包加重至五斤。
作用
1. 第一时期:通过布气法,可使小腹上皮膜的气分布均匀,大肠小肠气充足。外在表现为小腹皮肤光滑厚实,内在表现为鼓气拍腹有咚咚声。这能增强小腹抵抗力,为后续练习奠定基础,保障大小肠正常的传送和排泄功能,预防腹痛等病症。
2. 第二时期:接气法通过揉功和推功使内外之气相互衔接,进一步优化小腹气血环境,增强小腹功能,滋养脏腑,同时提升抵御外邪的能力。
3. 第三时期:经过长时间一气法练习,小腹之气变得强劲,达到较高水平,极大地提升了小腹抵抗力和功能,增强体质,提高全身抗病能力。
禁忌
1. 初期:小腹功刚开始练习时不可袒露腹部练功,以防着凉,也不可直接进行揉功,以防受热,因为着凉会使大小肠气机凝滞,受热会使津液干涸,引发腹痛、肠炎、便秘等问题。
2. 布气阶段:布气要循序渐进,摩转力度要从轻到重,运气要从缓到用力,不可操之过急,否则会破坏气血平衡,损害身体健康。
3. 接气阶段推功:初练推功时力度切勿过重,用木槌捶打小腹需隔衣,防止受寒,避免破坏气血平衡和身体状态。
图片
八七年第一届全国拳击冠军榜~~张万平
1986年七月下旬,上海市体委举办了全市业余拳击比赛。在48至51公斤级比赛中,22岁的运动员张万平一鸣惊人,以较大的优势取得胜利。比赛时,他反应快,判断准,步法活,技术动作协调,尤其他的快速、有力、简炼的打击技术和防守技术,使他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八月下旬,在昆明举办的十城市拳击邀请赛中,他参加48公斤以下级的比赛,三轮比赛中共五次击倒对手,获得了冠军。十月三日至五日,他在上海市举行的六城市“多菱杯”拳击邀请赛中,又一次显示了实力,有的对手因阻挡不住他的凌厉攻势,不得不退出比赛。张万平在二个半月的时间里,三次夺得冠军,引起了拳击行家们的关注。
1982年3月,我(王斌)受聘担任上海某区业余拳击教练员。当时小张还是一个17岁的中学生,他对拳击一无所知,凭兴趣刚参加了短训班。在技术训练中,他的动作协调性好,速度快,爆发力强。虽然他身体单薄,体重只有45公斤左右,但与高大学员实战时,有一股狠劲,表现出强烈欲望,还能随机应变。如训练得当,他将会成为一个很有培养前途的拳击运动员。二个月的短训班结束后,在小张家长积极支持下,我(王斌)就把他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并根据拳击对抗训练的特点,把十多个学员组成了业余训练小组。张万平等人的业余训练过程是比较艰苦的。我们训练都是利用晚上时间进行,训练条件极差,不论天气如何恶劣,一年四季都在马路的路灯下练习。每周训练3~4次,每次约为2小时左右。训练器材严重不足,除几副自制的拳套和几根短绳外,就没有其他的器械了。由于小张等人自觉地勤学苦练,刻苦钻研,加之学员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帮助,所以技术水平和运动水平提高得很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上一篇:多元呈现 新农人的三个“牛账本”
上一篇:多元呈现 新农人的三个“牛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