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视界线

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你的位置:健康视界线 > 健康影像线 > 健康影像线

全球视野 蛛网膜囊肿诊断与鉴别诊断

发布日期:2025-02-24 18:29    点击次数:68

  //  

蛛网膜囊肿(arachnoid cyst)被覆蛛网膜,内含脑脊液,与脑室及蛛网膜下隙无自由沟通。本病约占所有颅内占位性病变的1%,可见于任何年龄,75%于儿童期被发现,男女发病比率为(3~5)∶1,绝大多数病例为散发。蛛网膜囊肿好发于颅中窝,其次为颅后窝、脑桥小脑角区、鞍上区。病理表现为蛛网膜包裹脑脊液形成囊肿,囊壁菲薄,镜下可见囊壁由正常的蛛网膜细胞构成,细胞扁平,无炎症或新生物样改变。

365站群VIP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图片

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取决于囊肿的大小、部位和相关的并发症。通常无症状,多为偶然发现,也可伴随头痛、头晕、感音神经性听力丧失、半侧面部痉挛症状。囊肿位于鞍上者,可导致阻塞性脑积水、青春期性早熟等。

图片

影像检查技术与优选

CT和MRI是诊断本病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CT能显示病变部位及特点,骨窗像还能显示相邻颅板改变,有助于诊断。

MRI可以显示囊肿的信号特点,MRI电影序列可帮助鉴别蛛网膜囊肿与增宽的蛛网膜下隙。

图片

影像学表现

1.CT:囊肿呈均匀脑脊液密度,边界清晰,伴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邻近颅骨变薄、向外膨隆。

图片

蛛网膜囊肿

颅中窝蛛网膜囊肿,根据囊肿的大小及占位效应可分为三型:

Ⅰ型:囊肿较小,局限于颅中窝前部,呈梭形;

Ⅱ型:沿外侧裂向外延伸,同侧颞叶受压移位;

Ⅲ型:囊肿巨大,占据整个颅中窝,同侧额叶、颞叶、顶叶受压移位。颅后窝蛛网膜囊肿常导致小脑受压前移,第四脑室变窄。

2.MRI:T1WI显示囊肿边界清晰,囊内呈脑脊液信号。T2WI显示囊内呈脑脊液信号,囊肿周围脑组织无水肿。颅后窝蛛网膜囊肿,增强扫描可见脉络丛正常强化,向前移位。

图片

图片

图片

 蛛网膜囊肿

MRI平扫示枕大池内可见囊状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清楚,第四脑室变窄,枕骨局部可见压迹,小脑幕轻度上抬

图片

诊断要点

位于脑外的脑脊液聚集合并占位效应为本病主要的影像特征,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脑外与脑脊液呈等密度或等信号影,同时可见周围脑组织及颅板受压改变。

图片

鉴别诊断

本病需要与表皮样囊肿、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脑穿通畸形、大枕大池和小脑发育不良相鉴别。表皮样囊肿于CT及T1WI显示病变较蛛网膜囊肿密度或信号高,T2 FLAIR序列病变信号不受抑制,邻近血管、神经进入病变内而无移位。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在T1WI、FLAIR序列病变呈高信号。脑穿通畸形周围脑组织破坏性改变。大枕大池内可见小脑镰、小血管穿过。小脑发育不良通常可见颅后窝的扩大和小脑体积的缩小。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脑发育不良

365站群

a、b. 轴位T1WI及T2WI示小脑半球不规则缩小,邻近脑沟增宽;c. 矢状位T1WI示后颅窝扩大

资料来源:

《中华影像医学·儿科卷》第2版

主  编  李  欣  邵剑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