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视界线

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你的位置:健康视界线 > 全球健康线 > 全球健康线

视界线条 中医属于全世界——中医起源千古之谜(二)

发布日期:2024-11-13 13:43    点击次数:115

题记:上一期文章《令人不可思议的中医起源之谜(一)》我们讲到,关于中医的起源既没有充分的文字记载证据,也缺乏有力的考古学证据,最丰富的描述却是远古的神话传说。目前学术界对中医的起源提出的几种重要假说,如“经验医学说”、“动物本能说”、“医巫同源说”,都存在理论缺陷而不足以解开中医起源之谜。

那么,到底是谁发明了中医?中医的起源还有没有其它我们未能想到的可能性?是否能通过与中医起源同时代的其他文化理论,以及其他国家的医学理论做对比来获得中医起源的关键线索或启示?

今天这篇文章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析中医的起源之谜。

古印度医学与中医惊人相似

公元前800年前后,在印度出现了一部书,名字叫《奥义书》,书中大约记载了108篇文献,中国翻译出版了其中的五十篇,所以又称《五十奥义书》。书中记载了许多古代印度的哲学思想,也记载了更多其它方面的知识,其中包括医学。最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并非当时人的创造发明,它实际上是一个总结性文献,包括了公元前1300多年的《吠陀》、《梵书》、《森林书》等内容。

就在这部《五十奥义书》中,我们发现了大量与中国古代文化相似的东西,其中最不可思议的是,书中关于人体的基本看法与中医很一致,甚至表述的方式都相同。

印度的古代人认为,我们这个眼中看见的虚假世界,是由气构成的,这些气,看似千变万化,但其实都是一种根本之气的分化而已。

在对人类生命的基本看法上,《五十奥义书》也与《黄帝内经》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均认为人的本质就是“气”,印度人称为“生命气息”。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图片

关于生命气息的概念,《奥义书》里的解释主要有两种意思:一是指肉体内的“内自我”、“神我”,有时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灵魂;二是指人体内真气。印度瑜伽气功的修炼经典,主要修炼的就是人体内的真气,《瑜伽顶奥义书》、《瑜伽真性奥义书》等,书中详细讨论的十几种气,都是人体内的自有之气。

古印度也有神奇的经络学说

更让人惊奇的是,《五十奥义书》也记载了经络学说。据《商枳略奥义书》记载,人体共有十四条大的经脉。可见印度的脉学与中国的经络学很相似。

据《奥义书》记载,人体中最重要的脉有两条,一条名叫苏寿门那脉,此脉在印度备受关注。《瑜伽顶奥义书》记载此脉大约起于尾骨至头顶的经脉,相当于中医奇经八脉中的督脉。

另一条重要的气脉名叫喜多,根据《大林间奥义书》的记载,此脉发于心脏,走于前胸,联结心包而上达于面部。此脉在印度也大受重视,《羯陀奥义书》曰:“百又一心脉(喜多脉),唯一通头顶,上升达永生,余皆生死引。”人要想达到长生不死的境地,唯一可修的就是“心脉”。在中医里大约相当于任脉,任起于中极以下,循腹里贯心,上关元,至咽喉,也是行于胸前的一条脉。

实际上,我们怀疑“喜多”脉的读音就是从中医任脉和督脉的合音而来,因为这两条脉的走向与中医任、督二脉很相似。

 

图片

那么,从以上这些旁证,是否能证明是印度人首先发明了中医,而传入中国的呢?回答是否定的。从记载中看,《奥义书》中的中医理论,十分破碎,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还处于一个雏形阶段,它远不如《列子.汤问》中反映的程度,还没有达到可以实际操作的程度。另一方面,《奥义书》中的医学理论与中医只是相似,并非完全一致,这从印度后来的医疗实践可以证明。

然而,在公元前800多年的古印度《奥义书》中,存在大量与中医相似的理论成分记载,这一现象使中医理论的形成问题更加复杂化,我们要从一个更大宽广的范围来理解中医的起源。我们至少可以推论:中医的起源很可能不局限于中国,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世界许多民族可能都有类似中医理论的传播,中医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属于全世界。

高深的中医理论凭空而降?

我们在研究中医理论形成时,经常有“天上掉下个中医来”的感受。如果中医理论产生于公元前1500年前后,即距今3500年,那么就会有以下疑问:3500年前,中国有没有发明中医理论的社会基础?当时的人们从思维进化的水平上有没有这个能力?为什么印度的古代文明中会有与中医相同的思想?

3500年以前,中国正处于商朝,当时的中国刚刚从陶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生产力落后就不用说了。当时的文化也很落后,目前还没有当时确切的社会文明记载。但中医的理论水平却高于当时的文化总体水平,比如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就高于当时的天文学。在这样的时代里,人们每天都在想如何填饱肚子,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经络这样的问题。因此,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上看,当时不太可能发明中医理论。

那么人类思维发达水平的角度看,中医理论如此高深,至今我们都很难全面理解,有没有可能当时的古人比我们现在更加聪明呢?

中医之高深远超古人思维水平

文字是文明的标志,是划分人类文明史的唯一标准,它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水平。在距今3000多年以前,不但中国人的思维不发达,国外同期的历史文明水平也不发达,人类都使用的是象形文字(如甲骨文),说明他们当时的思维偏重于直观、象形,不可能接受过分抽象的符号。

大家知道,世界文字除中国以外,随着人们的思维水平不断提高,经历了一个从象形到符号的过程,现在的大多数文字都发展成了符号或者拼音。

而中医学从整体上看,它既不直观,也不象形。例如,中医并不是以解剖原型为基础的医学,它的腑脏、经络、气血都与解剖学对不上号,这在全世界都是极为罕见的。有人就将中医的这一特点概括为“思维医学”,强调了高度抽象思维在中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让没有抽象思维能力的祖先,去发明一套完全脱离解剖原型的医学理论系统,是不是有点难为人呢?这就如同我们非要让孔子去发明相对论一样,这种作法是否有些霸道?我们是在研究历史还是在重新创造历史?

综合以上几方面的理由,我们认为,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中国人不可能发明如此高深的医学,当时的中国人既没有发明中医的社会基础,也没有发明中医的思维基础。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中医起源问题,不论走哪一条路,都是死路一条。至少目前在学术上,还没有任何一家的起源观点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起源研究的这种尴尬现状在警示着我们:传统起源研究的思路、方法不可取,我们没有必要再为它耗费几百年的时间。中医起源问题必须另辟蹊径,其中并不排斥大胆的假设和天才的猜测。 

研究中医起源面临哪些难题?

1、在历史上,完整中医的出现具有突然性,目前可考的证据就是《黄帝内经》成书前后的一些资料,春秋以前基本找不到任何明确的证据,包括文献、考古、绘画等。这是一个不能否定的客观事实。

2、在中医体系中存在一个不可理解的谜团,即中草药及治疗方法与理论严重脱节。一方面,中草药及中医治疗方法具有原始朴素的特征,让人怀疑它们是经验的累加;另一方面则是无比精深的理论,2000年过去了,没有人能走出它划定的圈子。最直接的证据是,中医有医理学、病理学、治疗学、养生学,就是没有药理学,所有的医书都没有成系统的药理。而2000多年的发展我们也并没有重建药理学,直到今天依然是空白。

3、我们无法解释中医与解剖学的脱节现象。中国古代有十分发达的解剖学,而中医学整套理论却恰恰不是建立在解剖原型基础之上的,中医五脏虽然名称相同,但与实体解剖的五脏并非一回事。此外,藏象、经络、气血精液等,也统统不能在解剖学上得到证实。

365建站

4、关于《黄帝内经》的版本及成书形式问题。《内经》是个集纳本,本身并非原版,按道理,应该有许多版本同时存在,但除战国以外,我们在目录中看不到更早的医书。那么《黄帝内经》的底本或祖本究竟在哪里?此外,《内经》是以问答形式写成的,目前多解释成一种习惯,那么如果《内经》的祖本就是问答的形式,又该怎么理解呢?

以上这些问题,看似互不统属,其实都与中医的起源有关联。一个合理的起源研究,它必须能够回答这些问题,回答得越全面、越系统、越合理,本身就是起源的某种证据。否则单纯地说起源于经验总结或起源于巫医,没有任何意义。

那么,我们的研究从哪里入手呢?在没有其它资料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从《黄帝内经》本身入手。其中有一个事实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那就是关于《易经》的起源及文字特征问题。

关于《易经》的起源之谜

《易经》是怎么来的呢?传说最早是由伏羲所创,目前我们社会流行的版本是周文王后来根据最古老的易经演绎出来的,准确说应该叫《周易》,《周易》之前还有两个版本,一个叫《连山易》,一个叫《归藏易》。

那么,我们来看看最早记载易经起源的古籍内容有哪些。

《天皇伏羲氏皇策辞》说:“天雨降河,龙马负图,神开我心……我画八卦,自上而下咸安。”《太古河图代姓记》说:“草生月,雨降日,河泛时,龙马负图,盖分五色,文开五易,甲象崇山,天皇始画八卦,皆连山,名《易》。”

不论是哪一个版本的神话,都说到一个细节,即《易经》的成书与河图、洛书有密切的关系。孔子曾对这一传说有一句概括性的总结:“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就是说,上古圣人们是从“河图、洛书”中受到了启示,最后发明或得到了《易经》八卦。

在论述史前文明的时候,我们曾注意过一大类神话,主题在讲知识与洪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最古老的知识都来自洪水以前,而神话以知识树、宇宙树、常青树、善恶果等代表知识,以蛇或龙代表洪水,这类神话反映了一个主题:人们从洪水围困下解救了知识。应该是:人们从退去的洪水废墟上找到了大洪水以前的某些文明成果。

 

图片

“河出图,洛出书”与世界同类神话所反映的主题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它更为直接。“河图、洛书”不论从哪一个角度看,它也是人类知识的代表,比其它神话中的善恶树、宇宙树、知识树更直接地代表了知识的概念。而“河”在此指黄河,“洛”在此指洛水,这比同类神话中用蛇、龙、水神等表示水的概念更具体。因此,“河出图、洛出书”的神话重点在讲述知识与水的关系,根据神话内在的逻辑,此处的水只能是神话中毁灭人类的大洪水,也就是说,它也从间接的角度说明:《易经》八卦与史前那场大洪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世界几乎所有民族都有关于这场洪水的记载,比如《山海经》、《玛雅圣书》、《圣经》等古书中都有大洪水的记载,全世界已知的关于大洪水的传说有600多则。

我们可以这样来推测《易经》的起源: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洪水毁灭了平原、谷地的人类,也毁灭了当时创造的高度发达的文明,只有在高山或高原上生存的少数部落幸存下来。洪水过后,幸存的部落从各自的山峰走下来,汇集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群体。这些人从高山走下平原,并继承了大洪水以前的一些文明成果,比如像《易经》这些成果。但当时的人未必可以很好地理解这些成果,但不论理解与不理解,他们都将这些作为祖先神圣的遗产,很好地保留在神话中,或其它口述历史的内容当中。

又过了许多年(当时的历史时限很长,大约是几千年),到夏部落掌握政权之时,人类已经开始有了文字,这些部族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传说与神话当中的神圣部分记载下来,其中就包括《易经》。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按照我们的观点,也是甲骨文成熟的时期,《易经》出现在这个时候,正符合了被记录的特点,它是文字出现以后“仰录”史前文化的结果。

《易经》的起源,为我们解开《黄帝内经》起源,有重大的启示意义,中医与《易经》很可能有相似的起源。 

《黄帝内经》为何用问答形式

大家知道,《黄帝内经》全文都是以回答的形式写成的,问答关系主要有两种,一是黄帝问,臣下答;一是臣下问,黄帝答。为什么《黄帝内经》要采用问答的形式呢?《黄帝内经》的成书方式是否真是来自一场问答呢?

其实问答这种成书形式,在古代十分普遍,《论语》《荀子》《墨子》《吕氏春秋》都有采用问答形式成文。问答的形式是古代的一种文风。可问题是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文章格式呢?

一种文体的出现,总是有它的原因。而某种文章格式一旦形成,它的稳定期往往又很长,比如,“赋”这种文体形成于汉代,但它却严重影响到了六朝文风,一直到隋唐时期依然可以看到华丽的赋文,绵绵近千年。而且历史越是往上,文风变化的可能性就越小,一种文体延续的时间也就越长。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将问答的文体,上溯到遥远的古代,它绝不是战国秦汉,甚至也非西周春秋。

这种大规模相一致文体的形成,肯定是有其历史原因的,而且这个原因的年代一定很久远。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引出这样一个大胆的推测:中医起源于一场真实的问答,起源于一场面对面的传授,《黄帝内经》就是传授时,学生记录下来的笔记。 

上古文明之“神”授中医

那么,是什么人在遥远的古代传授了像《易经》、《黄帝内经》这样高深的知识呢?根据《黄帝内经》以上提供的证据,我们认为,《内经》的对话形式其中就包含了中医的起源:中医起源于神灵,这是上古“神”(此神也许并非我们理解的那样,这可能是拥有史前文明的“类”人族群,是有着高深知识的智慧生物)对人类进行教育、传授的结果。我们的祖先为了纪念中医不同寻常的来历,所以使用了对话这种方式加以记录,其实《内经》就是传授时的笔记综合。

图片

好啦!让我们来推测一下中医的起源吧:

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曾经出现过高度发达的文明,根据世界各民族早期神话记载,这次文明起源于神的教导,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人类的第一代文明。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史前文明是存在的。

突然,天地之间发生了一场来历不明的大洪水,近千米高的浪涛吞没了平原、谷地上的一切生灵,只有少数人在荒凉的高原或高山顶上幸免于难,此前人类拥有的一切文明都毁于这场洪水,包括医学。

洪水退去,幸存的人类从高山走下平原,他们在往日的废墟上找到了许多遗留下来的文明成果,当然也包括医学。但幸存的人类并非洪水前的精英,他们是一些比较落后的牧羊人,本身并没有多少文化。因此,尽管他们找到了以前高深的医学,由于理解不了,也无法实际应用。但病魔并不体谅人类的苦衷,在洪水过后的废墟上,它们四处为虐,侵蚀着这些幸存者的生命,人类面临又一次的毁灭。

 

图片

创造过洪水前高度发达文明而又已经离去的“神”(天地分离中的天),不忍心看着人类毁于病魔,不得不再一次光临地球,向被病魔折磨的人类传授医学知识,讲授人体生命结构形式。那些洪水幸存者——以山为名的部落派遣最精明的人,向这些神学习医学,并将这些知识用口传历史的方式记录下来。

又过了若干年,人类开始有了自己的文字,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记忆中的知识笔录下来,然后经过汇总,最后形成了两部书——《易经》和《黄帝内经》(当时这两部书有无数版本,分别属于不同的部落),它们都是关于人类生命的最高认识,《易经》是人体生命结构的符号模式,《黄帝内经》则是这套符号模式的理论解释和实际操作。

也许有人会说:大洪水是全人类的一件大事,史前民族几乎都有关于大洪水的记载,为什么洪水过后“神”只将医学传给了中国人呢?其实这是个误解,接受传授的民族绝非中国一家,但唯有中国在漫长的历史中将其完整保留。

365建站微信二维码

中医学或属史前文明医学体系

我们有一个观点:人类历史上存在两个文明体系,一个是史前文明体系,它的来源正在进一步研究当中;另一个则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习惯上我们将它称为物质文明。这两个文明体系,在对世界的基本认识上差别很大,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和我们自己。由于基本认识的不同,所采取的改造世界的方法、手段也不同。中医学是史前文明的医学体系,而西医学则属于物质文明的医学体系。

也就是说,大洪水之后我们刚接触中医时,它就是一个相当完整的医学体系,但由于当时没有太多的时间,也由于洪水中的幸存者们太落后,无法全部接受所传授的知识。怎么办呢?这些传授者并没有手把手教给人类中医的实际操作,而是重点传授中医的理论部分和实用的针灸技术,以期人类能够在今后自己感悟理论的基础上,创造实践。这就是中医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水平脱节的原因。

为了便于人类的实际应用,传授者使用某种极先进的仪器,对自然植物进行扫描,编制了一个比较详细的目录,这就是最早的《本草》。故古史记载:“神农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

 

图片

人类虽然得到了十分高深的医学,但一直对它的理论部分理解不透(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有完全读懂中医的理论,以至有人要废除中医理论,只保留可操作的中药和针灸),所以在漫长的几千年里,中医理论一直被束之高阁,不被人们注意。人们急功近利,在中医大原则的指导下,不断摸索中药治病的方法,居然很有心得。这反而促使中医理论更加不被注意。这就是为什么在春秋以前看不到中医资料的重要原因。但中国人在尊祖敬宗的传统下,虽然理解不了,还是将它妥善保存,并不断传承和发扬。

以上就是基于对历史资料收集、对比、旁证,以及来自印度《奥义书》和中国《易经》的启示,从而对中医起源作出的合理推断和大胆猜测。它是目前中医起源问题上的全新学术观点。仅供各位读者参考。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